集思广益促发展 凝心聚力强产业

发布时间:2024-06-04 12:21:41 来源: sp20240604

原标题:集思广益促发展 凝心聚力强产业

5月31日,由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七届(2024)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暨中国能源报创刊15周年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发展新动能”为主题,围绕“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发展路径、能源安全保供和清洁转型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助力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以可靠能源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汇聚力量。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秘书长程庆民,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出席并致辞。

今年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10周年。在保障能源安全、践行绿色发展的10年中,中国能源产业乘势而上、跨越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能源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与会嘉宾表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是系统性、长期性工程,要不断提升我国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进一步推动能源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向世界提供能源发展“中国样本”

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10年来,中国能源变革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果丰硕,不仅建成了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还诞生了多项“世界之最”,为世界提供了清洁能源转型的“中国样本”,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迈向新阶段。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电工委员会第36届主席舒印彪分享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成果和趋势。“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新质生产力发展稳步推进,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供给体系加速构建,绿色低碳电力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以‘新三样’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已领跑世界。”

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马磊表示,中国和丹麦的合作项目非常关注能源绿色转型,以及可持续发展。“中国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能耗,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效管理非常重要。我们看到中国在能源绿色转型上的不懈努力,也了解到中国在绿色转型方面的投资和行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表示,能源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近年来,中国能源产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开采利用到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能源发展道路。展望未来,中国能源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需要进一步加强能源科技创新,推动能源产业向更加清洁、高效、智能、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需要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挑战。

丹麦工业联合会能源效率委员会主席、格兰富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乌里克也带来国际企业的实践和思考。乌里克表示:“实现碳中和目标,我们需要加倍努力。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筑节能改造,降低能耗;另一方面,要增加工业领域能效、减少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提高能效。”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表示,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全球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在能源领域,其不仅改变了传统能源的利用方式,更在产业链条的延长、科技创新的推动以及经济质量的提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和规律,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转型,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同时,需高度关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和解决,确保新质生产力能够持续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舒印彪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和根本动力,支撑能源电力的科技创新,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未来,数字化将赋能新型能源体系发展。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和大电网安全以及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实现能源重大转型,也将是新型能源体系发展的重点方向。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韩君分享了三峡集团在绿色低碳创新发展中的经验和做法。韩君表示,要把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围绕构建水电为基、海陆同进、风光并举、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业务体系,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加强能源生产与科技创新和先进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建成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三峡力量。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育权表示,以电力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渐成为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加速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刘育权指出,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系统性变革,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需要产业伙伴、社会各界合力攻坚、协同创新。未来,南方电网公司将充分继承和发扬电力鸿蒙、人工智能已有成果,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携手全产业链生态伙伴,共筑坚实、高效、智能的数字电网。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伟胜表示,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新质生产力将重塑电力行业产业结构,加快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同时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场景、基础和可能。

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徐昕分享了新能源行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徐昕表示,在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中,可再生能源快速扩张以及低碳氢不断增长,与光伏的度电成本息息相关。而传统的光伏技术路线很难支撑起大规模光伏度电成本降到0.1元以内。异质结作为光伏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技术,凭借其超高的转换效率和超高发电量的特性,将为环境带来更好的应用,异质结和钙钛矿的叠层技术,将真正实现绿氢平价的生产要求。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东胜区委书记高屹东表示,能源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智库作用,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在能源领域战略规划、决策咨询、技术支持、交流合作、评审认证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和雄厚实力,为推动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及地方政府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践行ESG推动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和能源革命大背景下,践行ESG理念成为能源行业和企业的“必答题”,也是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引。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一部主任李帆表示,加快建立健全ESG体系,更好地践行ESG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推动形成整合性的ESG政策框架,建立符合国际标准、具有中国特色的ESG标准体系,设置路线图和时间表,探索建立中国企业ESG规则体系,扩大ESG披露范围和内容,提高ESG报告水平和ESG评级,加强ESG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要发挥国企、民企和外资企业等重点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国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ESG能力和水平。”李帆建议,“鼓励ESG评级服务机构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同时,增强政府投资项目沟通能力和财务透明度,推动地方政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力ESG治理提升,赋能绿色可持续发展。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建议,全球零碳产业和金融已成为发展的新赛道,相关能源企业未来要在战略上超前部署。此外,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当中碳的相关政策含量正在不断上升,涉及贸易、市场准入、评级、认证、融资等多个领域,要善用ESG体系,不断提高企业在应对政策风险方面的能力。而在绿色低碳新的技术投资上,对产业和金融提供优质低成本的碳中和解决方案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十分重要。在此过程中,要发挥全社会的合力,更好地满足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投资、消费、就业、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的发展要求。

论坛期间,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绿光气候学院共同倡导发起了“中国ESG100价值平台”。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智库ESG与碳中和专家舒玉莹表示,该平台旨在联合地方政府、园区、中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媒体、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各界力量,发现和表彰在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与产业发展中,将经济、社会、环境等价值融合统一的优秀实践案例,通过汇聚跨界的思想、行动和绿色方法,推动构建高质量ESG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

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党建工作部副主任黄昉表示,践行ESG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企业对照环境、社会治理一定都有自己在ESG前进路上所必须要回答的课题。近年来,ESG发布的指标和信息披露已有很大改进,成效显著。

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中心主任刘轶芳指出,目前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可持续发展披露以及可持续发展管理工作上与国外先进汽车产业和汽车企业几乎已无差距。“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自信,敢于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成绩。”

论坛同期还举办了城市能源转型国际合作发展论坛、中东能源投资论坛、第五届全国地方电网与配电网圆桌论坛。与会人士从多领域、多方位、多角度聚焦和探讨能源产业发展路径,引领行业发展动向趋势。(记者 渠沛然)

(责编:方经纶、吕骞)